牵涉范围甚广的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终于获得通过。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会议明确表示,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2016年基本完成重点工作和任务,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财政制度。重点推进3个方面的改革,分别是改进预算管理制度、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和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对于一些业内达成共识的,如对地方债的管理,房地产税、环境税的立法工作,中期预算、中央上收基础养老、跨区域事权等,有望写入总体方案加以明确。对于政府与市场边界,中央与地方的分税等,短期内难以有完备方案的,或许只会有原则性的规定。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朝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促进预算公开,提高财政透明度,能较好地配合目前的反腐工作;相比税制改革和央地关系调整,预算改革现在就能且应该推动起来。
财税改革要从预算开始?
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是一场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是立足全局、着眼长远的制度创新。
接受采访的多位业内专家表示,预算管理改革,无疑是最为核心的内容。会议指出,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约束、规范政府行为、实现有效监督,加快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
有地方财政系统官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税制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政府事权在不断动态调整,中央与地方政府现在交叉事权过多,要划分清楚很困难;目前来看,财税改革似乎要从预算开始着手。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各省纷纷成立省内财税改革小组,除了密切跟踪中央财税体制改革措施,研究省内改革政策之外,在中央总体方案未公布的前提下,推进省内预算管理改革是为数不多可操作的事项。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预算是财税体制中非常核心的内容,推进预算的公开透明,才能减少各种利益寻租机会,减少腐败。但预算公开的工作也并不简单。
近期审计署针对中央企业,中央各部委,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批量审计报告,如违规建设楼堂馆所或超标准占用办公用房,财政资金的虚报冒领,矿产资源转让中不当利益等问题,都需要预算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冯俏彬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财政资金分配中,不少人反映部门裁量权过大,就是因为预算计划不够详细。资金分配中,不能说去年是多少,今年就要在去年基础上更多。资金分配要加强监督,人大、媒体、公众都应该参与进来。
央地事权划分更明确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中央与地方事权和财权划分,无疑是他们最为关注的内容。
政治局会议表示,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在保持中央和地方收入格局大体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合理划分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促进权力和责任、办事和花钱相统一,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曾表示,充分考虑公共事项的受益范围、信息的复杂性和不对称性以及地方的自主性、积极性,明晰各级政府的事权与支出责任。未来会适当上移并强化中央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减少委托事务。
目前,对于基础养老、环保、跨区域治理、司法、食品监督等事权,业界多有共识,认为应该更多由中央政府来承担。
东部发达省份一位财税系统官员对于此轮财税改革,在不同场合曾表达,希望中央能给地方一些小税种的权力。
王朝才指出,税收权力会集中在中央,部分“税权”下放可提高地方积极性,但也需要考虑是否会造成地方疯狂的“恶性竞争”,需要平衡好这两方面因素。
随着营改增的推进,地方政府的主体税种营业税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统一为增值税后,是否要适用统一的增值税央地分配规则,是否要相应调整其他税种的分配:目前尚未有定论,有待进一步研究。
利益再协调
会议强调,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涉及中央和地方、政府和企业以及部门间权利调整,是一场牵一发动全身的硬仗。
一位要求匿名的地方财政系统官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我国是一个单一制国家,对于财税体制中,各部门权力如何配置,需要中央统筹安排。
部门间对于财政资金的分配权力,各部门所属专项资金的调整,涉及到部门利益调整,甚至会涉及机构改革,在业内人士看来,都是非常艰难的命题。
不少业内专家表示,财税体制改革,应该将政府各个部门的财政收支权限集中在财政部门;各个部门应该各司其职,业务职能部门负责制定具体政策,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管理。就如同,对于债务的管理,需要有一个部门综合了解各方情况,全面把握当地负债情况。
杨志勇还表示,一种在经济上可行的财税体制改革方案,不见得在政治社会上都能得到充分认可。财税体制改革方案的选择要特别注意社会接受程度,有了切实可行的方案,还要注意方案的推广,让更多的人理解方案,接受方案,以减少改革阻力。
·